摄像头是近年在业内和社会上引起争议比较多的产品,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安全与隐私”的争议。目前,随着各地视频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摄像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的各个公共场所和角落,被老百姓形容为“满城尽是电子眼”。
摄像头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同时,也为不法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提供了便捷途径。随着越来越多的摄像头进入市民的生活,安全与隐私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顺应民众呼声,加强视频图像管理引起各地公安机关的重视,纷纷出台了《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但至今,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还没有一部有关摄像头安装、使用和管理的统一、明确的法律规定,一切都还处在实践和探索中。
摄像头有时可能会涉及到隐私,但却能给人以安全感。据报道,过去澳大利亚一些城市治安很糟,许多乞丐晚上露宿在地铁站台。为了自身的安全,他们总是选择面对摄像机镜头的长椅睡觉。因为他们十分清楚,摄像机的另一端,有警察坐在监视器前值班。尽管警察平时也讨厌他们,但如果有人伤害他们,警察决不会坐视不管。这就是摄像头给人的安全感。
在生活中,一般市民也都会有这种感觉:当在安装有摄像头的场所活动时,心里就会踏实许多,一般不会担心有坏人抢劫等。
面对隐私和安全,许多市民都希望二者能够兼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假如在特定场合二者产生冲突,假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二者必选其一时,相信大多数市民都会选择安全。
因为,隐私再重要,也重要不过生命。
二是“多与少”的争议。近年,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平安城市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和城市都在投资兴建城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昆明、沈阳都计划或已经安装监控摄像头20万只以上,部分省市(如广西和贵州等)已经计划在县城以上城区全面推广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将来全国县级以上城市都将逐步建立和安装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
有人说现在我们的摄像头安装多了,有人说还不够。那么,我们的摄像头究竟是安装得多了还是少了?
与国外城市横向对比
众所周知,监控行业诞生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其应用也最早源于这些国家。因此,与这些国家的安装和使用情况作一个比较,相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英国,不论你在机场、地铁站、公共汽车、火车上,还是走在街上,都会有监控摄像头悄悄对你进行监控。有人作过统计,每位伦敦市民平均每天大约被摄像头拍摄300次左右。如果需要,通过摄像头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任何一个人每天外出活动的轨迹。
英国人口数量只占全球人口总量的1%,但全球约有1/10的闭路电视监控摄像机安装在英国,目前英国全境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多达420万个,比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英国现有摄像头与英国人口数量之比为1∶14,也就是平均14个人拥有一只摄像头。
英国采用和安装摄像头可以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促成的直接原因就是恐怖袭击。1993年和1994年,爱尔兰共和军在人口密集的伦敦金融区引爆两枚炸弹。这两起恐怖事件促使政府在该城的8个入口处安装了摄像头。但这仍然不能平息民众对恐怖活动的焦虑,于是英政府开始在更多的场所安装摄像头。
1994年,一名2岁的英国男孩遭绑架并被杀害,正是摄像头捕捉到了男孩被绑架的镜头。警方通过电视反复向公众播放,呼吁公众提供线索。于是政府也顺乎民意,拨出预防刑事犯罪预算的3/4,用于鼓励地方政府安装摄像头。
英国警方尝到了电子监控的“甜头”。2005年7月7日,伦敦地铁爆炸案之后,警方很快便从监控录像中锁定嫌疑人。现在,伦敦街头处处可见的电子眼在英国乃至全球国际重大反恐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充分证明了监控摄像头的重大商业及社会价值。
在英国,过去摄像头售价高达数千英镑,近5年来已经降到普通商店也能买得起的地步。近几年来,随着摄像头价格的下降、质量的提高和功能的不断增强,摄像头销量在英国直线上升。除政府在街道两侧安装大量摄像头外,银行、商店、酒吧等私人场所,甚至教堂和偏僻的乡村都安装了摄像头。这一点与目前中国的情况有些类似。
一向具有绅士风范的英国人已经习惯了在摄像头的监视下生活,这是因为他们早就体验了恐怖分子带来的威胁。
英国的监控设施尽管如此发达,但政府并未满足。英国政府去年又宣布斥资50万英镑安装“有声”监控摄像头,监控人员可通过与摄像头相连的扬声器当场喝止不良行为者和犯罪实施者。
英国内政部最近向英国警方紧急提供300万英镑的拨款资金,用于采购一批经过特殊设计的监控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将全都安装在巡逻警察的头部,可以对所有巡逻经过地进行连续400小时的拍摄和记录。
英国政府安装摄像头的本意是对付恐怖分子,在伦敦警察局的闭路电视监控室里,警官们分坐在两排监视器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监控恐怖分子、犯罪分子、盗车贼和交通违章者。
位于伦敦北部的霍洛韦大道,平均每30米便有一个摄像头。在这条3200米长的街道上,共安装着109个摄像头,其中102个用于监视各种犯罪活动,7个用于监控车辆超速和乱停车现象,堪称英国监控设施最密集的道路。英国是全世界监控摄像头最密集的国家,霍洛韦大道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缩影。
相对于英国,目前法国只安装有100万只摄像头。法国总统萨科齐最近已责令内政部开始在交通要地加装监控摄像头,并制定相应实施计划。
而监控设施也十分发达的美国,几年前遭遇了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为更好地防范恐怖袭击,去年美国有关方面宣布,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架设3000万部摄像头以防止恐怖分子发动袭击。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目前正在研发新一代智能摄像头,这种监控摄像头可以自动识别恐怖分子隐藏的炸弹,并及时发出警报。美国国家安全部门下一步将在全美境内安装3000万只此类摄像头,然后再用网络将所有摄像头全部连接起来。届时,美国国家安全部门每周都将获得大约40万小时的摄像资料。
早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前,美国一些主要城市为了预防犯罪和加强反恐,就已开始纷纷增设监控摄像头,如芝加哥市2005年花费500万美元发起一项安全计划,到目前该市已经在居民区新装了至少2000个摄像头。
由此可见,安装监控摄像头,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并不只是中国。
据悉,目前俄罗斯及前独联体国家,对中国近年开展的“平安城市”建设兴趣十分深厚。受中国经验的启示,俄罗斯等一些国家正在计划参照中国一些城市的经验,在本国主要中心城市大量安装监控摄像头。相信今后加入这一行列的国家和地区会越来越多。
目前,中国总人口超过13亿,英国人口约为6060万,美国人口3亿。如果按英国目前1∶14的比例安装,中国的摄像头总数至少要达到9000万只,即使压缩10倍,也将达到900万只,目前的安装数量与这一数字还相差甚远。由于人口多,在目前条件下,提高公共安全防范能力,只有借助更多的摄像头和视频监控系统。
广东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我们拿广东省与英国作一比较:广东省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9000多万,英国总面积约为24.3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万,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都不相上下,英国目前共安装有420万只摄像头,而截止2007年4月,广东全省共安装摄像头也才只有57万只。
我们再以同样是首都的北京和伦敦作一对比。北京将于2008年举办奥运会,而伦敦则获得了2012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与伦敦已经结为友好城市。习惯上,伦敦分为“大伦敦”和“内伦敦”,也就相当于“北京市”和“北京市区”。“大伦敦”由32个市组成,面积1605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内伦敦”由12个市组成,面积303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北京市总面积16808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约1600多万,其中市区面积73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600多万。无论是辖区面积还是人口数量,北京都远远高于伦敦。伦敦目前有摄像头约50万只,北京约有26万只,只相当于伦敦的一半。在包括国家体育馆在内的2.91平方公里的北京奥运中心区和天安门广场周边,由于监控需要,摄像头的密度可能会较高一些,但与英国伦敦的霍洛韦大道相比,仍然不能相提并论。
深圳等国内城市的建设经验
深圳在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06年深圳用一年时间建成20万个电子眼。那么,深圳20万只电子眼监控系统是如何建成的?
据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长申少保介绍,“借鉴伦敦用社会筹资建设的模式,公安只做技术标准统一工作,社会各个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出资共建共享,财政几乎在不花一分钱的情况下用一年时间建成20万只摄像头,完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
建不建?当上级部门作出建设电子防控工程部署后,深圳当初像许多城市一样,同样存在困扰。综治部门“忧心”——工程量非常大,操作非常复杂,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阻力;公安内部也很“担心”——牵不好头会影响工程速度,技术标准不统一会导致质量不过关,资金落实不了拖工程后腿;社会上同样“疑心”——有没有必要建?有没有实力建?建成后能不能用好?他们的担心和困惑,相信也是许多城市面临过或正在面临的困惑。
伦敦地铁爆炸案之后,警方很快能从录像中锁定嫌疑人,这给了深圳警方很大的启示。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后,我国国内很多城市都引发了对电子眼在社会治安防控中的作用的大探讨。深圳也深刻认识到,一个城市如果建立起电子防控系统工程,将大大提升整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治安防控能力。
于是,深圳警方开始借鉴国外经验,全面铺开电子防控工程建设。
深圳20万只摄像头分为三类:一类摄像头成本较高,能监控、能联网,至少5000个,占总数的2.5%。一般为可360度旋转的高速球型一体化摄像机,即美观,功能又强大,能满足全部三项功能需求,覆盖全市主要干道、广场、人流密集路段和案件高发点等要害部位,而且全部接入公安视频信息网,实行24小时监控;二类摄像头只监控、不联网,主要覆盖城市重要道口、重点部位和易发案治安盲点处,接入街道办、居委会、巡防队、治保会、保卫处、物业管理处等部门,由这些部门进行实时监控、录像,承担起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外网;三类摄像头相对成本较低,只监控和录像、不联网,建在重点、敏感行业控制部位、街边的电话亭、杂货店等处。
20万个电子眼不是个小数目,不说工程量,就说投资,就是一个大问题,建20万个摄像头,需要至少上亿元资金投入,无论深圳多么发达,都不可能单纯由政府财政承担。那么资金由谁来出?
最后,深圳参照英国伦敦50万摄像头的安装经验,采取“谁受益、谁出资”的办法,靠社会,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深圳各级公安机关配合各区政府、街道办,进行广泛动员,发动各辖区企事业单位、社区群众,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办法,“认领”门前、厂边的摄像头建设任务。同时,建设中实行相应的政府补贴办法。据介绍,福田区给一些村股份公司二、三类摄像头建设提供补贴,股份公司只要出资51%以上,就能获得摄像头的全部使用权,建得越多,补贴越多。
20万只监控摄像头工程建设一年内初步完成,在此基础上,今年深圳电子防控建设将继续完善,重点放在金融网点、高速公路和公交车上,并将对盲点、盲区查漏补缺。
此外还有一些城市,也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建设模式,如成都市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吸引当地安防企业兴建部分路段道路违章抓拍系统,公安交警部门有偿租赁使用,再从抓拍违章车辆罚款中逐步返还投资者建设费用;西宁市则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家北京的企业来投资建设视频监控系统。
为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建设经验,2006年5月7日-15日和2007年5月20日-26日,公安部科技考察团两次赴英国进行参观考察,先后参观考察了伦敦市城市监控系统和大英博物馆报警系统等。
赴英考察的目的,就是为了参观和学习英国城市治安防控建设的经验,旨在借鉴和提高国内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建设水平。
国内城市纵向对比
截止2006年年底,我国共有近700个城市,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50个,省会城市29个(不含港、澳、台),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0个。另外还有1500多个县城和近2万个建制镇。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平安城市建设,建立自己的视频监控系统。那么,一个城市哪些部位和场所需要安装摄像头?
站在技术角度分析,一般而言,各级党政机关、银行、学校、车站、重要路口、治安复杂(案件多发)地段,主要街道和社区、宗教场所、娱乐场所,卡口、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市道路、广场等公共部位以及学校、居民住宅区主要出入口,金融网点等重点单位周边,大型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饭店、网吧、医院等地点都应安装摄像头。
那么,在既不造成资源浪费,又能基本或很好满足城市社会治安监控需求的前提下,一个城市究竟需要安装多少只摄像头?
根据城市人口规模、辖区面积和治安监控需求分析,一类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应安装25万-30万只为宜;内地一类省会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的一类地级市应安装10万-20万只为宜(如昆明、沈阳、东莞、珠海等);内地二类省会城市(如乌鲁木齐)、一类地级市(如洛阳)和沿海经济发达的二类地级市(如韶关)应安装5万-8万只为宜;内地二类地级市(如常德)、西部地级市(如宜宾)及沿海县级市(如昆山)应安装2万-3万只为宜;内地县级市及沿海县城应安装1万只左右为宜;内地县城及沿海经济发达的镇,应安装1000-5000只为宜。
由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内地经济发展差异性较大,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一个建制镇的规模甚至要比内地或西部地区一个县城还要大(比如东莞的虎门、石龙等),再加上外来人口多,因此监控需求要远远大于内地同一级别的市(镇),甚至要大于内地一个县城的需求量。
上海市计划到2010年世博会开幕前,将在全市安装20万个监控摄像头,摄像头的监控半径约为300米至400米,也就是每隔700米至800米平均才有一个摄像头(伦敦霍洛韦大道平均每30米就有一个)。站在技术角度衡量,这一密度远远不够,因为有些摄像头的监控距离根本达不到300米至400米。到了晚上,再除去一些不具备夜视功能的摄像头,就更难以满足监控需求。
一个城市应该安装多少台摄像机为宜?应该说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应根据本地治安形势和实际监控需要,本着经济、节约、实用的原则,参照科技强警示范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城市、“3111”工程试点等兄弟城市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而定,不可盲目攀比。当然,也要坚持够用的原则。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9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