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以刘希清老师的对于智能建筑未来发展的思考为基础,愿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业界人士参加研讨,集思广义,促进研究和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的发展,信息化、通信、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对建筑智能化行业影响不断深入,在智能建筑领域,智能家居与智慧社区的应用不断落地,使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简单的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开始迈向基于开放通信协议的建筑电气设备综合应用的新阶段。
对于未来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全国安防标委会(SAC/TC100)顾问、全国安防标委会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分技委(SAC/TC100/SC2)顾问、公安部第一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刘希清表示“建筑与安全共存,建筑与绿色同行;建筑与智能相伴,发展与生态双赢。”将是未来智能建筑发展的常态,而要突破现状仍需在以下十个问题中做一番新的思考:
1.建筑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人们对未来建筑的要求是什么,如何理解和认识智能建筑的不同发展阶段(AUTOMETRIC—IT—DT—AI)?
2.如何理解和认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关系、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的关系 ,现行标准中智能建筑设计的六(七)大要素如何才能确保支撑建筑的节能、环保,进而实现绿色、生态(健康)?
3.智能化产业属于数字经济范畴,建筑产业属于传统产业(制造业+建造业),智能技术怎样才能与传统建筑业深度融合,如何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建筑产业(建筑制造业、建造业)?如何认识智能制造、智能建造(规划设计施工运维…)也是智能建筑界的职责?
4.如何理解智能建筑业者的思维既要“回归建筑”,又要“跃出建筑”,“跃出”是为了更好地“回归”?
5.从综合安全的理念出发,如何理解和认识建(构)筑物的综合安全?如何实现建(构)筑物的综合安全?现行标准中建(构)筑物的公共安全体系架构包括消防、安防和应急,建筑的网络安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是否也应该包涵在内?
6.建筑业信息化的紧迫任务之一是实现建筑的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如何认识和理解“以BIM为基础的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信息管理体系(系统)”在建筑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中的作用?
7.建筑的“智能化集成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大脑”,“信息设施系统”是智能建筑的神经系统或血液循环系统。信息系统的网络架构基本上采用的是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次的体系结构。这种分层次的、纵向的、集中管理(控制)的模式,与分布式、横向的、平台化、扁平化的管理(控制)模式,将来会如何相互碰撞、互相补充 、形成“合纵连横”的新模式?
8.如何认识和理解“装配式建筑”在建筑业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探索和解决装配式建筑的部品部件与 信息化设备安装、物联网前端配置、网络布线安全联结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行业组织在此项工作中应发挥怎样的组织协调作用?
9.数据中心(云中心,机房)建设如何更好地体现绿色、生态理念?如何根据建筑物功能、业态、运营机制等(单体、群、园区、城市)的不同,配置不同层次的云(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如何处理好云计算、雾计算、边缘计算的关系?它们与智能化的体系架构、管控方式、接口协议(标准化的,定制的)如何协调?如何兼容?行业为此必须尽快出台哪些标准?
10.权威专家预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未来将有两个主要分支: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当前,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评估AI技术的发展阶段?如何应对AI技术的广泛应用所产生的安全风险?智能建筑界将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行业和企业应采取何种措施应对未来的挑战?
智能建筑将在未来不断吸纳新技术促进自身设计与使用的局限,真正颠覆传统的建筑模式,为行业新的活力与变革指明方向。当下智能建筑行业正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时代,但巨大的市场机遇也伴生着问题和挑战,而以上“十问”正是当下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所在,谁能在问题的处理上做得更好,谁便越容易脱颖而出。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934号